北塘的由来

网站首页    老北塘文化建设    老北塘老故事    北塘的由来
北塘的由来

北塘的由来

    

在古代,无锡是一个两湖夹一山的地方。山,就是惠山,惠山的南边是太湖,三万六千顷,惠山的北边是芙蓉湖,一万五千顷。

芙蓉湖,浅且清,多鱼类和莲藕。唐代陆羽在《慧山寺记》中说该南控长洲,东洞江阴,北淹晋。可见规模之大。由于芙蓉湖是一个浅湖盆湖泊,虽然面积大,但蓄水量却不大,易于泛滥成灾。所以历代的地方官员大多把治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。战国时期,春申君黄歇封于江东,即成为治湖第一人。治以为陂(河岸立无锡塘(堤岸。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称,其源盖出于此。以后,又经几个朝代治理,北塘露出湖面,成为新的陆地。

成陆后,北塘最早的重要建筑是接官亭。明弘治七(1494)《无锡县治图》已标明接官亭,距今已500多年历史了。起初,这条从三里桥至莲蓉桥的街道,称北门塘,简。塘,即堤岸之意也。街分里外两条,外街即北塘沿河,本地人街。到了清乾隆年间,为了迎接皇上南巡,里街筑成了长条青石板街道,接官亭亦一度改称接驾亭。至光绪元(1875),北塘沿河的条石驳岸竣工。到了民国元(1912),由北塘的工商巨子筑缄三倡议并捐1500银元,将里街筑成了弹路。这是无锡最早的弹石路之一。至上世40年代后期,这条街被正式定名北塘大。但当地人仍习惯地称之北门塘,或直。相映成趣的是,走进北门,就有上塘街和下塘街,下塘街还有一下塘和二下塘,南门外则有南上塘和南下塘,这些街名都与运河(塘河)有关。

北塘大街与比邻的北大街,是旧时无锡商业的精华所在。从清光绪年到抗战前,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无锡米市特别是北塘米市,达到颠峰。在米市的带动下,北塘的各行各业都得到发展。在此时间段,北塘的商业从传统走向现代。

解放后,以北塘大街、北大街为中心,成立了北塘区。以后,北塘区几经扩大,才发展成现今的规模。

2018年12月16日 12:23
浏览量:0